[db:作者] 发表于 2023-5-29 01:35:29

孔明挥泪斩马谡

                               满分作文孔明挥泪斩马谡剧本
 【篇一:年陕西中考作文试题解说及满分文例析】
 年陕西中考作文试题解说及满分文例析
 2004 年陕西中考作文试题解说及满分文例析
 【考题再现】
 读了现代文《一诺千金》后,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索呢?请联系家
 庭、学校或社会生活的实际,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以 “承诺 ”为话
 题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③文章不少于 600 字。若写成诗歌,应不少于 20 行。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 地名。
 【试题解说】
 2004 年陕西省中考作文题为话题作文 “承诺 ”,它与 2001 年全国高
 考作文题 —— 话题作文 “诚信 ”一脉相承,这是近年来国家实施 “公民
 道德建设纲要 ”、对全民进行 “明礼诚信 ”教育,以及陕西省今年首次
 在中高考前要求每位考生签署 “诚信考试承诺书 ”等在中考作文试题
 上的具体表现,它的出现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一、试题特点
 1.高举中考作文的话题作文主流样式的大旗不动摇,高度的开放性
 (如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等)与必要的限制性和谐统一,最大限度
 地照顾到了各类不同兴趣爱好考生的利益,给他们出色发挥作文水
 平提供了极佳空间。
 2.“承诺 ”的话题生发了试题 “二(二) ”所涉阅读文段《一诺千金》
 (作者:秦文君),并与《一诺千金》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这种作
 文命题形式 2002 年曾在山东淄博、上海(小作文)等省市的中考中
 出现,真正体现了 “读写不分家 ”的语文教学理念,具有鲜明的导向
 性。
 3.在 2002 年和 2003 年的基础上,今年的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继
 续强化 “诗歌这一文学体裁能成为考场作文样式 ”的创新意识,并再
 次写高考对诗歌作文不少于 20 行的要求保持一致,使中考在这一点
 上与高考成功 “接轨 ”,体现了中考语文教学过程 “一贯制 ”的特点。
 二、写作指导
 1.读懂文、题。
 “文 ”指试题 “二(二) ”所涉阅读文段《一诺千金》,
 “题 ”即指该 “作文试题 ”。怎样才算读懂了 “文、题 ”呢?对于阅读文
 段《一诺千金》而言,最起码应该达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主旨及
 写法等基本阅读要求;对于该 “作文试题 ”而言, “读懂 ”的标志是在
 明确 “话题 ”的前提下,能从 “作文试题 ”中“破解 ”“阐述 ”话题的具体
 思路、方法,清楚有关的注意事项、要求等。当然, “文 ”和 “题 ”是
 一个整体,万不可将他们 “肢解 ”开来分别 “对付 ”。
 2.审准话题。
 “承诺 ”这个词语本身不难理解,它是 “诚信 ”的一种表
 现,内涵却比 “诚信 ”小很多。把二者放到一起比较,主要是考虑到
 2001 年全国高考有关 “诚信 ”话题的优秀作文留给我们的印象实在太
 深,很有可能会 “误导 ”这个话题的写作,因而,考生的头脑一定得
 十分清醒,防止在
 审题上出现将 “承诺 ”完全等同于 “诚信 ”的偏差,造成作文跑题的严
 重后果。
 3.个性表述。审准了话题,接下来的事情就是 “表述 ”了。
 “表述 ”涉
 及作文的构思、立意、选材、用语等诸多写作积累,最能体现考生
 的综合写作水平。在这一点上,我主张 “个性表述 ”,
 即考生在围绕 “承诺 ”话题和不违背有关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
 自由、大胆、巧妙地驾驭自己已有的写作积累,构建起富有自己个
 性特征的新颖、美观、坚固的作文大厦。相信每一位考生都会有一
 套进行 “个性表述 ”的好办法。
 【满分作文一】
 “孔明挥泪斩马谡 ”之 2004 陕西中考版
 [背景]马谡战前立下军令状,言守不住街亭,愿伏军法。今待亭果失,
 诸葛亮挥泪欲斩之。
 [幕启]诸葛亮正坐在营账之中,众将士分站在营帐门外两侧。(冬、
 冬、冬,传来了三声鼓响) 监斩官:(上)丞相,时辰已到,人犯
 马谡已验明正身,请您发令行斩!
 诸葛亮:(热泪盈眶,无奈但却态度坚决地)斩!(掷下令牌)
 众将士:(同时上,跪地,喊)刀下留人 —— 刀下留人 —— 刀下留
 人——
 诸葛亮:(吃惊并疑惑地)军中无戏言,此不守承诺之人,留他何
 用?
 将士甲:丞相大人,马谡将军虽失街亭,但他勇猛过人,在历次战
 斗中屡建奇功,街亭失守只是他一时疏忽,万不可对他只论刑而不
 论赏!何不让他戴罪立功,一来保留下我一员虎将,二来也给马谡
 将军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将士乙:街亭失守,确实令人痛心,但追究责任,马谡将军充其量
 只是第一责任人而非直接责任人。不严惩直接责任人却问斩第一责
 任人,历史上恐怕从未有过此类事情!丞相,马谡将军虽未能兑现
 他当初的承诺,但这确实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再说,马谡将军即
 使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就请丞相大人放马谡
 将军一马吧!俗话说,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望丞相大人三
 思!
 将士丙:丞相大人,您还是不要杀马将军的好。您知道,马将军有
 八位远房亲戚在皇宫里担任要职 —— 您要是杀了马将军,对您会有
 什么好处呢?
 将士丁:丞相,他们说的极是啊! “冤家宜解不宜结 ”,就请您收回
 令牌吧!没准,马将军深感您的大恩大德,还会立刻提拔在他手下
 的贵子诸葛小亮当他的副手呢!
 诸葛亮:(站起来,踱着步,自言自语)人常说, “三个臭皮匠,顶
 个诸葛亮 ”,看来此话还真不假。关于斩杀马谡造成的诸多后果,我
 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罢了,管他兑现没兑现承诺呢! (重新坐定,
 假装拭泪)众位爱将请起,今天就依各位高见
 —— 传令官,收回令牌,宣马谡进帐!
 传令官:(高喊)马 —— 谡—— 进—— 账——
 马谡:(上,跪)罪臣参见丞相大人!
 诸葛亮:马谡,看在众将士为你求情的份上,今天暂且留你一命,
 但死罪可赦,活罪难逃,限你三日之内交纳不兑现承诺之罚款 ——
 黄金五千万两,充实军需,不得有误!
 马谡:多谢丞相,罪臣一定按时交纳罚款,再也不敢自食其言了!
 众将士:(齐声高呼)丞相英明!丞相英明!丞相英明(笑)
 [画外音 ]据说,不信守承诺的恶风便由此蔓延。
 [幕落]
 【满分理由】这是一篇极富创新的满分作文,其独到之处主要表现
 在以下两点:一、文章大胆地对《三国演义》中 “孔明挥泪斩马谡 ”
 的故事进行了反面加工立意,原故事中严明军纪、执法如山的诸葛
 亮在本文中变得虚伪故诈、毫无主见。这对读者禁锢的思维模式势
 必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而讽刺那些纵容违背
 承诺的领导的写作目的就在这一立意中得到完美体现。
 二、文章能成功地运用 “戏剧 ”这一独特的文学样式别具一格地表情
 达意,这在近几年的陕西省中考作文中实不多见。
 【满分作文二】
 一诺千金
 承诺是一种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聪明的人是没有一个不看重它信
 守它的。
 回到家乡的指挥官时刻不忘他对村民的承诺,几年后,他将他置办
 的家产全部进行了变卖,
 然后带着变卖家产所得的钱买来的一条又一条白色床单,千里迢迢
 来到他曾战斗过的村庄,将它们一一送还给那里的村民。他终于履
 行了自己的承诺,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尊重和爱戴。
 而今,却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了。许多
 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承诺之贵、承诺之重,整天只知道乱对别人
 空许诺,而不知道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兑现承诺。甚至还有些愚蠢
 透顶的人,他们将这种欺骗别人感情的行为当作自己 “有能耐 ”的表
 现。我说,这些人实在是太过分了!
 【满分作文三】
 招聘“承诺”
 某知名大公司公开高薪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员,众多应聘者经层层
 筛选,最后有十人进入了复试名单。诚实的比尔有幸成为这十名复
 试者中的一个。这天,他同其他九名复试者一起来到该公司,他们
 将依次接受公司老总与他们面对面进行的复试。
 最后一个走进老总办公室的正是比尔。
 他刚一走进去,就见公司老总非常惊讶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快
 步跑过来,一手拉住比尔,一
 手轻轻拍打着比尔的肩膀,同时神情激动地对他说: “比尔,你是叫
 比尔吗?今天终于见到你啦!那次我的爱女遭遇车祸,如果不是你
 的帮助,早一点开车送她去医院,也许她早已命归西天!而你,这
 么好的人,怎么就在我记起来要向你表示感谢的时候,悄悄地离去,
 请说吧,什么要求我都会答应你,我有的是钱! ”
 比尔被公司老总的话搞懵了。说真的,要是没有这次招聘,他连公
 司老总的面都未曾见过,就更不用说有救助过他爱女的事了,比尔
 觉得公司老总肯定是认错人了。虽然比尔极想得到那个要应聘的职
 位,但他一想到自己一贯诚信的做人原则和参加招聘中曾对公司书
 面做过的 “诚信 ”承诺,他就再三地向公司老总解释没有过这样的事
 情,最后总算让公司老总不再说什么了。
 正在他等待应对公司老总复试的时候,就听公司老总一边大笑一边
 高声说: “小伙子,我哪里有什么女儿呀,我只不过想以此考验一下
 你们每位复试者到底有几个能信守承诺本来我已经对今天的复试
 失去了信心,你的出现,确切地说是你身上散发的信守承诺的人格
 魅力让我转忧为喜。祝
 贺你成为我们公司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 ”比尔这才如梦方醒。
 信
 守承诺,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
 【满分理由】以 “编写故事 ”的方法创新作文是一种易获高分的写作
 技法,本文就采用了此种技法。作文通过 “比尔 ”信守承诺、诚信应
 聘,最终被聘用的故事,形象生动地告诉了读者 “信守承诺,对一个
 人是多么的重要 ”这样一个作文主旨。且作文有意识地将揭示主旨的这句话放在故事之后,使其成为全文的 “豹尾 ”,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满分作文四】
 门锁的承诺
 我来自千锤百炼,
 我出于精雕细镂,
 我处身若市门庭,
 我把守一方平安。
 有家的地方就有我,
 我就是把小小的门锁。
 我虽小,
 却有绝对不小的承诺:
 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是我做人不变的准则;
 兢兢业业,矢志不渝;
 是我心灵永远的求索。
 有谁见我小小的门锁
 贪图享乐
 而工作掉链?
 为了信守我不变的承诺,
 我将心抽象成一枚
 红玫瑰钥匙儿,
 敬献给我心爱的主人保管,
 而我与他穿越时空的爱恋,
 也由此上演。
 【满分理由】对于初中生而言,诗歌类作文在中考中获得满分一般
 是“难于上青天 ”,这首《门锁的承诺》,评卷老师却一致给它打了
 满分。全诗诗意浓厚,以 “门锁 ”形象、生动、拟人化的 “承诺 ”巧妙
 切题,揭示出 “小小的门锁 ”立志 “信守承诺 ”的“绝对不小 ”的追求。
 看似写 “锁”,实为写人,具有优秀咏物诗的显著特点。全诗语言凝
 练,节奏明快,意蕴丰富,极富美感。
 【篇二: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是刘备故意下的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是刘备故意下的套?
 中新网 11 月 27 日电 近期,学者汪宏华在北京大学等高校巡讲时指
 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
 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异国兄弟,他
 们分别是孙吴的诸葛瑾、刘蜀的诸葛亮、曹魏的诸葛诞 (族弟)和躬耕
 中立的诸葛钧。这里摘选其中解析诸葛兄弟与刘备兄弟,以及诸葛
 瑾和诸葛亮关系的部分,权当一家之言来看待。学者认为,总体而
 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关
 系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说明:本文是以《三国
 演义》为据的文学评论。
 )
 一、 “隆中对 ”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 “隆中对 ”中阐述的战略主要分两步:一是先取
 刘表的荆襄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横跨荆、益,形成三足鼎立;
 二是待天下有变,联吴抗曹,从荆州和秦川同时进兵北伐中原, “诚
 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但最后为什么宏伟蓝图没能实现
 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诸葛亮压根就没想让刘备兄弟完全实施;
 二是诸葛兄弟也没有预料到会有与自己相当甚至更高明的人半路杀
 出,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实际上, “隆中对 ”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战术展示给刘备,战略
 保留给自己。诸葛亮还没有幼稚到第一次见面就将自己肚里的墨水
 和盘倒出,他无非是想以表面的 “赤诚 ”和“智慧 ”先赢得刘备的信任,
 再借他的力量为自己打天下。如若失败还可以反过来将原因归罪于
 刘备:谁叫你当初不听从我的意见从刘表手里稳稳当当接过荆州呢?
 没有一个稳定的荆州谈何定天下?诸葛亮给自己留下了进退两便的余地。
 那么诸葛亮真正的战略又是什么呢?其实诸葛亮虽身在庐中,但对
 刘备的了解如同掌上观纹,早就料到这位曾经三推徐州的 “仁者 ”必
 不会直接取荆州,料到他是想模仿刘秀,从曹操手中反夺荆州和天
 下。诸葛亮之所以建议刘备图刘表、刘璋,只是为了验证其仁义本
 质。就像单福 (徐庶)初见刘备时一样,故意说他的 “的卢马 ”妨主,应
 送给仇怨之人。都属于谋士对主子的 “面试 ”手段。
 所以当刘备不采纳自己的意见时,诸葛亮并没有狠劝,而是顺势将
 第一步战略做了调整,改为:首先放任曹操占领荆襄,再联吴抗曹,
 最后与东吴公平竞争,拿下荆州。表面看,调整后比调整前只是麻
 烦了一点,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不但迎合了刘备的 “新儒家 ”思维,
 还将刘备和孔明从 “双死 ”盘成了 “双活 ”。试想如果刘备真从刘表手
 里接过荆州,就会陷入不义,不但联合不到东吴,曹操更会在他得
 到益州之前就集中力量将其铲除!刘备也就官止于荆州牧,诸葛亮
 也将昙花一现。曹操屯兵赤壁就是因为小看了没有栖身之地的刘备,
 以为能跳过他直接攻打东吴。顺手牵羊灭刘即可。曹操的法家思想
 注定他更重视天时、地利,不相信儒术和智性具有四两拨千斤甚至
 e=mc2 的超常能量。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第一步战略的原意就是要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实
 施。如果照搬原定的方案,就不会有赤壁之战,不会有三足鼎立。
 二、诸葛兄弟暗中联手完成第一步改良型战略
 由于第一步改良型战略对刘备和诸葛亮都有利,所以不仅刘关张三
 人密切合作,诸葛兄弟也是舍生忘死、竭尽全力。按说,孙、刘不
 是两个简单的自然人,都是有王志的大英雄,而且身后都有各种不
 同利益的人群,即便有联合的必要也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但为
 什么事实上就是那么迅速、紧密地联合起来了呢?多亏诸葛亮和诸
 葛瑾的隐性合作!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擅长根据对手心理作虚实变化的谋士,比
 如博望坡令赵云诈败、草船借箭,等等。可谁知他早在出山以前就
 玩过了,他与诸葛瑾就是以 “各为其主 ”、 “先公后私 ”为托词的形散
 神不散的兄弟。如后来诸葛亮听说诸葛瑾家小被孙权囚禁之后,向
 刘备哭着说: “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
 吴,全亮兄弟之情! (第 66 回) ”兄弟之情高于国家利益的本质终于昭
 然若揭。且看他们在此前功劳和面子还不够大时又是如何暗中相助
 的。
 书中描述诸葛瑾的来历是周瑜荐鲁肃,鲁肃荐诸葛瑾。实际上诸葛
 瑾无论智谋还是权谋都高于鲁肃 (诸葛恪甚至说其父优于诸葛亮。但
 笔者以为高也高不了多少,水平相当。东吴当时的智谋排序是庞统、
 诸葛瑾、周瑜、鲁肃。其中统和瑜是忠谋士,瑾与肃是权谋士。从
 鲁肃劝孙权称帝的心机,以及他在临江亭试图诱杀义士关羽的诈术
 等方面可以判断。此为古代的人性逻辑,篇幅有限,另文详解。
 )规
 模空前的赤壁之战可谓是吸引了当时天下所有的谋士参与,甚至包
 括武将黄盖都忙着出谋划策,为何单单诸葛瑾要作壁上观呢?是为
 了回避诸葛亮而牺牲自己吗?不是,他没闲着。试想,鲁肃乃一 “凡
 品”第( 82 回东吴赵咨评 ),有生以来好不容易 “思得一计 ”,请关羽单
 刀赴会,还被关羽劫为人质。此等水准,他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捐弃
 世仇新怨为刘表吊丧,并借机联合刘备的?而诸葛亮远在荆州,又
 是怎么做到精准预测他这一次意外行踪的?毫无疑问,是诸葛瑾私
 通情报,而且他早已对鲁肃洗脑,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木偶和掩体。
 鲁肃由于有自己的野心,也就很愿意来回调停于孙权、周瑜和诸葛
 亮之间。由于诸葛亮相信哥哥对鲁肃的操控能力,所以明明厕身于
 周瑜的刀光剑影之下,还敢对刘备说: “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
 ”
 自鲁肃死后,诸葛瑾果然就顶替鲁肃,从幕后走到了幕前。此间微
 妙,稍加意会,即可言传。书中诸葛亮对于天文、地理之外所有的人事预测实际都是故弄玄虚,背后另存机关。罗贯中不认为人有鬼
 神不测之术,即便是预测天气也有失误的时候。
 三、诸葛亮原意是想和诸葛瑾完成第二步战略
 出乎诸葛瑾意料的是他能操纵鲁肃,却操纵不了孙权,鲁肃死后就
 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左右孙权的意志了。当然也因为孙权本来也不
 是刘备式的言听计从的主,他是个半信半疑的人,
 民主中渗透着权谋,对所有的都督、谋臣都是根据形势需要而委任,
 稍不合时宜就搁置,决不论功赏官。虽然诸葛瑾是讨回荆州的首功
 之臣,但孙权却偏偏委派了更单纯,更有发展前途的新人陆逊担任
 镇西将军、荆州牧。诸葛瑾也因此竹篮打水一场空,没能得到荆州
 兵权,与诸葛亮在秦川形成伐魏的犄角之势。这就是说,诸葛亮第
 二步战略的本意是想以自家兄弟取代刘备兄弟完成两路伐魏。需要
 特别说明的是,诸葛亮的这一打算并非完全出于私心,还有更高的立意:第一,亲兄弟的合作可以让吴、蜀的联合更加紧密;第二,
 诸葛亮、诸葛瑾具有比刘备、关羽更强大更均衡的作战能力,加之
 曹魏一方还有诸葛诞内应,所以更易获得成功;第三,诸葛兄弟有
 着比刘备兄弟更先进的儒法混哲学及相应的施政纲领。这些理由也
 就决定了诸葛兄弟具有取代刘备兄弟的合理性,他们的战略是主观
 为天下,客观为自己的正义理想。
 由于在第二步战略上诸葛与刘备兄弟矛盾不可调和,所以诸葛亮要
 舍弃战略要地荆州,并搭上一个关羽。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破掉
 了刘备兄弟,还成全了自家兄弟。如果诸葛亮是真心帮助刘备,他
 就不会让关羽一个人长期面对两方虎狼。况且他后来也明知关羽与
 孙权的关系闹僵,出现了与 “北拒曹操,东和孙权 ”八字方针不相符
 的变化,随时可能导致他所说的 “荆州危矣 ”的局面。
 然而在危急关头,诸葛亮却既没有按照第二步战略设想去秦川牵制
 曹魏,也没有派人去支援关羽,只安坐在西蜀评选五虎大将、封官
 赐禄。为什么?原来他正在与诸葛瑾悄然实施对关羽东恩西惠的两
 面夹击。兄弟俩一个告诫关羽千万要 “东和孙权 ”,否则必会出事,
 单枪匹马是绝对不能抵挡两面的;另一个则在暗地里挑拨关羽和孙
 权的关系,要你 “东和 ”不成。想想看,东吴刚刚出尔反尔抢走了孙
 尚香,诸葛瑾马上又来提亲,这不是明摆着要惹怒关羽吗?搁了谁
 都会骂人,更何况重义守信的关公呢?的确是 “虎女 ”与“犬子 ”的差
 别。而诸葛瑾之所以要反复捅 “关虎将 ”的胡须就是怕孙权恨不死他。
 很明显,若不是诸葛瑾来回搬弄是非,孙权就不会下狠心杀关羽,
 他并非不知道关羽的份量。孙权本身也不是一个愿意得罪人的人,
 比如对曹魏的于禁就只关押,后来还放了。
 奇怪的是,当初嘱咐关羽千万不想着 “分兵拒之 ”的诸葛亮,后来却
 要刘备放心,说关羽定能威震华夏。而另一位殷勤帮助关羽招婿东
 和的诸葛瑾却在孙权杀关羽时不见了踪影。为什么不也哭着为西蜀
 的亲兄弟求点情面呢?可见诸葛兄弟的迷魂阵并非没有破绽!顺便
 提一句,张飞也主要是先被诸葛亮纵智、纵勇、纵酒之后自我膨胀
 而死。
 所以,诸葛亮之所以敢于孤身进入江东舌战群儒,与诸葛瑾后来敢
 于在成都和荆州之间招摇过市一样,都是得益于兄弟的悉心关照。
 赤壁大战前诸葛瑾暗助诸葛亮是为了实现孙、刘联合; “走麦城 ”前
 诸葛亮明助诸葛瑾则是为了同时取代孙、刘。可惜的是,诸葛瑾遇
 到了和自己同样深沉的后生 —— 陆逊,没能操控他。统一天下还需
 要更加宏伟的战略。
 四、五大家族存在遗传 dna 现象
 诸葛瑾不得志的内心后来也由他的儿子诸葛恪做了疯狂的流露。诸
 葛恪之所以要歇斯底里联蜀伐魏,实际上是子承父志。诸葛瑾生前
 就指责他的儿子 “聪明尽显于外 ”,可见他本人是多么善于蛰伏。诸
 葛诞则比诸葛瑾更倒楣,生性多疑的曹魏为避孔明之嫌迟迟没有重
 用他。他也仅在最后阶段胡乱做了一通发泄。在《三国演义》中,
 诸如此类的家族 dna 现象俯拾皆是,可以说它既有一定的客观存在
 性,也是该书特有的人物互为映衬、互为表现的文学手法。例如孙
 坚有勇有义,故两个儿子孙策尚勇,孙权尚义。刘备入赘东吴时是
 “果然被声色所迷,全不想回荆州 ”,刘禅后来是 “此间乐,不思蜀。
 ”
 曹操的思想变化是从儒皮转为纯法,所以表面喜欢儒雅的曹植,内
 心却宠爱权谋专家曹丕。原来,他们的后辈不但是自己肉体的分裂,
 还是他们精神意识的极端强化,直到萎缩、消亡。这就是罗贯中的遗传学。只有司马氏的遗传最为 “优生 ”:慧、智、勇、义、仁,不
 但五项俱全,而且是需要什么人时就出什么人,依次排列。他们的控制范围也是逐渐增大,司马徽掌控世外谋士,司马懿把持魏国朝
 政,司马师荡平魏国在野,司马昭收复西蜀,司马炎统一全国。这
 才是当时最优秀的战略部署。
 顺便提一下,一般人认为哲学是知识的总汇。但在中国古代,知识
 高度和浓度最大的是文学。西方文艺复兴是从艺术开始向百科分裂,
 而中国则应从文学开始切入。遗憾的是我们后人没有认识到中国文
 学之妙,适时将它作 “优生 ”的学科裂变。到头来只好向西方移花接
 木。笔者以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或许还存有后发机会。
 五、赤壁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蜜月随即结束
 再回过头来看看,诸葛亮从第一步战略到第二步战略是什么时候开
 始转换的?实际上这中间存有对立统一规律,也就是说两个兄弟集
 团的合分是一个相互作用、徐徐渐变的过程。我们说赤壁之战就是
 因为有了诸葛兄弟的亲情润滑剂,有了刘备兄弟的鼎力配合,所以
 孙、刘两家只用一个回合就完成了联合,不但牢固,而且赢得了宝
 贵时间,赶在隆冬第一阵东南风刮起之时就做到了 “万事俱备 ”。然
 而,随着这场战争结束,随着关羽违犯军令状放走曹操,诸葛亮和
 刘备的蜜月便随即戛然而止,一天也没有延续。而且两人是互知底
 细的明争暗斗。
 (注:在对诸葛的认识上,三兄弟有所不同,关羽只
 是略有直觉,张飞则几乎全然不知。
 )
 赤壁大战之后,曹操已败走,原荆州之主刘琮也死去,刘备应该是
 再没什么不好意思,可以合情合理坐拥南郡等荆州之地了。然而,
 诸葛亮却开始有意制造隐患,将荆州从此置于动荡之中:一、他先
 让周瑜取南郡、襄阳,然后耍滑头从中抢食,让东吴不服气而总想
 着讨回荆州;二、节外生枝重新扶刘琦为荆州之主;三、以顾全联
 吴大局的名义答应鲁肃,在刘琦死后归还荆州;四、用酒色将刚刚
 在赤壁还骁勇善战的刘琦整病。这一连串的手段几乎将刘备噎死,
 教他有口难辩。刘备之心,本是路人皆知,他并不想做东汉忠臣,
 更不想居于刘琦之下,不然他早该安心做他的安喜县令、平原县令、
 新野县令或者在许都皇帝跟前呆着了,干嘛要拖家带口出来闹革命
 呢?诸葛亮是一下就掐住了刘备的 “七寸 ”:你不是独尊儒术不忍心
 夺刘家天下吗?那就做我的傀儡,乖乖地跟着我打天下吧。
 不过刘备也不是老实人,尽管表面上打掉牙齿和血吞,喜怒不形于
 色,私下里却想着如何摆脱诸葛亮。如第 52 回他就想自个儿征伐南
 部荆州, “遂用马良为从事,伊籍副之 ”,去取武陵、长沙、桂阳、
 零陵四郡。但未等他拿下一寸地盘,孔明就主动请缨 “自引一军到
 来 ”,让刘备再一次陷入了盛情难却的无奈。孔明一方面是不想失去
 荆州问题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是不想失去荆州降将的控制权。他这
 一次的热心与他后来在刘备西征时的冷漠形成了鲜明对照。前后虽
 然行为相反,目的却相同 —— 死死摁住刘备。
 六、马谡是刘备有意送给诸葛亮的定时炸弹
 仔细阅读《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刘备和诸葛亮的斗法实际非常激烈。
 刘备在意识到诸葛亮甩不掉之后,便采用了无为而治、边走边看的策略。他很清楚诸葛亮像曹操一样,要的是整个天下而不是荆州或
 西蜀一隅,加之自己人多势众,所以在定天下之前用不着担心诸葛
 亮篡权。再者说,就算我做你的傀儡,可你毕竟还是我的臣子,终
 究越不过我的位次去。果然当刘备准备作最后一搏,西征取天下时,
 就不想带上孔明,让他再夺功了。
 (他们在西征时是互离互弃的关
 系。)
 刘备伐吴失败之后,便彻底灰却了夺取天下的雄心,而且也不寄望
 比自己弱的刘禅能有更大的作为,只要偏安西蜀就万事大吉了。那
 么刘备是如何防范诸葛亮篡儿子皇位的呢?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
 们伟大的刘备生前没有掰赢过诸葛亮,死后竟结结实实胜了一场。
 他在临终前先是夸赞诸葛亮智识比自己强,接着提醒说马谡 “言过其
 实,不可大用 ”,再接着又试探性地授意诸葛亮可以随时取代刘禅,
 待诸葛亮表忠心磕破头皮之后,刘备便欣然指令儿子们称呼诸葛亮
 为相父。好个扬 —— 抑 —— 扬,真是妙不可言!第一,你孔明是安
 天下的大龙,可别觊觎我成都之主哟!只要你能保证做到这一点,
 我就给你开出 “相父 ”的条件。
 (刘备心里想的是,按照君臣父子排序,
 儿皇帝也还是比相父大,交易仍然于自己有利。
 )第二,我要教你永
 远夺不到天下,终生只能辅佐我刘家。我们知道刘备在用人方面向
 来信奉感化,大度能容,从不预先下结论,但他这回却郑重其事地
 提请诸葛亮疏远马谡。为什么?此乃小忍之后的大谋也!他这是用
 暗激将法逆向强化诸葛亮已有的选择,让他越加去重用马谡。刘备
 知道诸葛亮向来藐视自己,而自己死后就更会反其道而为之!
 诸葛亮果不其然就栽倒在了马谡的手里。彼时,他之所以情绪反常,
 “挥泪 ”斩马谡,不是怀念刘备的先见之明,而是顿悟到马谡是刘备
 有意送给自己的一颗定时炸弹 —— 他实在无法接受被傀儡反算的事
 实。自从 “失街亭 ”之后,诸葛亮基本上就威风不再、梦想破灭。刘
 备也如愿以偿让庸碌的儿子多享了几十年的皇位和富贵。另外,刘
 备临终时不仅贬斥马谡,还故意拉拢赵云、李严等人,让诸葛亮尔
 后不敢大用这些刘派的托孤重臣。如此得失,诸葛亮焉能不败?
 所谓暗激将法,是激将法的一种变异,是弱势利用强势对自己的不
 屑而伪做正面劝导,实际却是要对方更加固执于原有的错误主张。
 也就是说刘备如果不特别提醒,诸葛亮还不至于那么垂青马谡。由
 于该计谋一般用来对付傲慢、倔犟之人,且为暗中 “杀熟 ”,所以比
 普通激
 【篇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却说诸葛孔明回到汉中 ,计点人马 ,各部皆有损失。忽报马谡、王平、魏延、高翔到。孔明叫王平进帐,并责怪说: ?我叫你同马谡守街亭,
 你为何不谏之,导致街亭失守? ?王平说: ?我再三相劝,要在当道
 筑土城,安营扎寨。马参军大怒不从。因此我自引五千军士离山十
 里下寨。魏兵实然来到,把山四面围定,我引兵冲杀十余次,都不
 能入。第二天兵败,我孤军难挡,去投魏文长求救。半途又被魏兵
 困在山谷中,我拼死杀出。快到寨中,早被魏军占领。又去投列柳
 城时,路上遇见高翔,于是分兵三路去劫魏寨,指望复得街亭。登
 高处望时,只见魏延、高翔被魏兵围困,我杀出重围,救出二将,
 就同马参军合在一起。我怕失却阳平关,急去固守。不是我不谏,
 丞相不信,可问众将校。孔明喝退,叫马谡进帐。
 ?马谡跪在帐前。
 孔明变色说: ?你自幼饱读兵书,熟知战法。我多次告戒你,街亭是
 我之根本。你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你要早听王平之言,何有此
 祸?现在败军折将,失地陷城,都是你的过失!如果不明军律,何
 以服众?你今犯法,休得怨我。你死后,你的家小,我会按月给与
 禄粮,你不必挂心。
 ?喝左右推出斩首。参军蒋琬刚从成都到,见武
 士要斩马谡,大惊,高叫道: ?刀下留人! ?进帐去见孔明说: ?今天
 下未定,先杀智谋之臣,岂不可惜。
 ?孔明哭着说: ? 昔日孙武所以
 能制胜于天下,是用法明也。现在四方兵戈,如果废法,怎么去讨
-size: medium;”> 贼?合当斩之。
 ?不一会儿,武士献马谡首级于帐前。孔明大哭不已。
 蒋琬问: ?现在马幼常以正军
 法,丞相何故痛哭? ?孔明说: ?我不是为马谡而哭。我想先帝在白
 帝城临危托孤时,曾对我说: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现在果然
 应先帝之言。我恨自己不明,追思先帝之英明,因此痛哭! ?大小将
 士,无不流涕。马谡亡年三十九岁,时值建兴六年五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孔明挥泪斩马谡